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,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。加快乡村振兴,推进农业现代化,首先要做好土地文章,关键是提高耕地质量和利用水平。
我市3500万亩耕地中,丘陵山地占比高达98%,其中15°以上的坡耕地占47.1%。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,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,就必须实施丘陵地区土地宜机化整治,解决中大型农机下地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,这也是重构农业生产模式、组织模式、服务模式的当务之急、必然之举。
“嘿!洒水车也开到山头上了,这真是稀奇。”9月4日,在潼南区龙形镇高楼村的一个山坡上,一辆洒水车慢悠悠地行进着,车厢两边几个高压喷水头向两边喷洒出十多米宽的水雾,短短几分钟,就完成了一亩多花椒地的洒水工作,让周边村民啧啧称奇。
在龙形镇,随着土地宜机化整治的快速实施,大型农机“开上山头、开进山窝”已逐渐成为一种常态。中大型农机的高效率作业,让以往无人问津的众多馒头山、巴掌田、鸡窝地,成了农业业主、大户眼中的“香饽饽”。